为什么空气净化器不能产业化?
[ 发表日期:2025-08-02 ]
为什么空气净化器不能产业化?
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,空气净化器作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利器,本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然而,现实却不尽如人意,空气净化器至今未能实现产业化,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。
深圳市元贞室内污染监测治理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宗勇:首先是消费者认知不足,是空气净化器产业化面临的一大障碍。相较于其他家电产品,空气净化器的功能较为抽象,功能呈现需要特定的条件,例如空调打开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冷风,空气净化器打开难以直观地展示其价值。许多消费者对空气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,认为空气质量尚可,用视觉味觉来判断空气质量,看不见颗粒物PM2.5,PM10,闻不到甲醛、苯、TVOC等气味就无需购买空气净化器。即使意识到空气污染问题,也不清楚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效果,在购买时往往犹豫不决。此外,部分消费者存在侥幸心理,觉得偶尔的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不大,不愿花费额外的金钱购买空气净化器。
其二:市场竞争激烈,产品同质化严重,也是制约空气净化器产业化的重要因素。目前,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品牌众多,产品琳琅满目,但大多数产品在技术、功能和外观上差异不大。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往往陷入价格战,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,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。这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,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,降低了购买的积极性。而且,一些小品牌为了降低成本,采用劣质材料和技术,生产出的产品性能不佳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,这也给整个行业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。
其三:行业规范和标准不完善,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净化器产业化的进程。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,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性能参数虚标现象时有发生。消费者在购买时,难以判断产品的真实性能和质量,增加了购买风险。此外,行业监管力度不足,对违规企业的处罚较轻,也使得一些不良企业有机可乘,扰乱了市场秩序。例如,部分企业在宣传时夸大产品的CADR值、CCM值等净化效果,声称可以去除各种污染物,但实际使用效果却大打折扣,这让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产生了信任危机。
其三:销售渠道单一,售后服务不到位,同样给空气净化器产业化带来了挑战。目前,空气净化器的销售主要依赖于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家电卖场,销售渠道相对狭窄。而且,线上销售无法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,线下销售则受到地域和门店数量的限制,难以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。在售后服务方面,许多企业存在响应不及时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,如滤网及耗材更换不及时、维修费用过高、技术支持不足等,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,也降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。
元贞研究院认为:尽管空气净化器市场面临诸多挑战,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、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,其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。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,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,拓宽销售渠道,完善售后服务;政府应加强行业监管,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,引导行业健康发展。只有这样,空气净化器才能突破产业化瓶颈,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要了解更多环境知识请联系元贞研究院,欢迎登陆元贞研究院官网(www.sziipe.com)或联系电话(186 6535 0596)与元贞研究院合作交流。